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问: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要坚持质量优先、效益为重。自治区在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答:近年来,自治区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呈现稳中有进、总体向好态势。一是专利创造水平得到提升。2019—2021年,自治区年专利授权量分别为8652件、12763件、21178件,年均增长56.5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累计达到38.83亿元。截至今年5月,共有49项专利获评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156项专利获自治区专利奖,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3家。二是商标注册量持续增长。2019—2021年,全区商标注册量分别为3.85万件、4.30万件、6.25万件,年均增长27%;累计有效注册商标27.93万件。三是地理标志稳步提档升级。全区已有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9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9个。四是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新格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协作、行刑衔接、诉调对接等机制建设,持续完善保护体系,提升保护能力,织密保护网络。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推荐工作,加快组织第五届自治区专利奖评选活动。同时,支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县、园区的培育工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强区,强化试点示范引领作用。
自治区还将在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集聚区开展专利导航工作,并择优建设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支持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助力创新主体明确发展路径、定位布局、规避风险。根据自治区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我们还将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集成攻关,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问: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存在着“侵权易、维权难、赔偿低、时间长”等问题。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自治区有什么举措?
答: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自治区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从法律层面解决“赔偿低”的问题。
其次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保护和执法联动机制。指导各地(州、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部门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针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整治,简化办案程序,压缩办案周期。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持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从强化监管层面遏制低成本的“侵权易”行为,解决办案“时间长”的问题。
三是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推进中国(新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在各地(州、市)分中心的建设,建立完善新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家库及合作单位,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体系。同时,指导中国(克拉玛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关键领域建立快速维权通道,并发挥自治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化解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层面实现“维权易”,解决维权“时间长”的问题。